2010年11月19日 星期五

不可不認識的人物:孫運璿先生(1)

收到一位老朋友寄的信,文章是:<觀點> 孫運璿與吳淑珍
後者是聽過且見過,但前者卻覺得陌生,
於是查了「<觀點> 孫運璿與吳淑珍」的關鍵字,不少資料,


在寫這篇文章時,有一股書到用時方恨少,
而是什麼書讓我知道很少呢?當然就是許多大人物的故事,


孫運璿先生在我求學上的國文與歷史課中,


從來都沒有讀過與聽過,先來認識他到底是誰呢!^^


孫運璿先生與妻子俞蕙萱女士合照
圖片來源:聯合新聞網

孫運璿先生(1913年11月10日 - 2006年2月15日)是中華民國高層技術官僚、知名政治家,本籍山東蓬萊縣。他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,台灣光復後被中華民國政府派任至台灣,曾前後擔任台灣電力公司總經理、中華民國交通部部長、經濟部部長與行政院院長在將近20年的部長與行政首長的任內,他推行十大建設,與李國鼎共同促進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的成立,規劃台灣早期科技政策;被許多人認為不僅是台灣科技產業之主要奠基者,也堪稱是「台灣經濟的推手」之一。

曾為挽回各界對台灣經濟的信心,1972年開始,蔣經國內閣開始一連串的經濟發展計畫(工研院與半導體計畫)。1973年,擔任經濟部長的孫運璿建議仿效韓國的「科技研究院」,成立以政府資金為主的半官方機構工業技術研究院,突破政府法規限制,以高薪聘請歸國學人,從事產業研發。當時立法院認為工研院乃政府出資,卻因財團法人之地位,政府並沒有管理權而大力反對,立委稱此為「化公為私」,認為此例一開,將後患無窮。孫運璿因此多方奔走,與立法院溝通,最後該案僅以勉強超過50%的同意,獲得通過。孫運璿也因此被稱為「工研院之父」。


孫運璿在部長任內推動的積體電路技術轉移案,雖然耗費了一千萬美元來完成,日後卻為台灣創造了一兆新臺幣以上的年產值,堪稱最正確的決策。而台灣在石油危機事件中,經濟不但沒有因此崩盤,反而蒸蒸日上,外匯存底迅速累積,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,當時擔任行政院長的孫運璿也可說功不可沒。

因為瑕不掩瑜的施政成績與極高民間聲望,孫運璿普遍受臺灣各界景仰。例如2003年間,《天下雜誌》針對歷年的台灣政治人物以中小學教師與家長為對象展開民調,曾經委由《天下雜誌》出版自傳的孫運璿被評定為品格操守最佳的政治人物。

沒有留言:

ShareThis

熱門文章

天帝教首席行程

天帝教極院行事曆